AEF SparkUp

借香港优势布局全球 初创解锁增长机会

2021年11月9日 | Tips & Trend | 3分钟
分享 :


阿里巴巴香港创业者基金主办的环球创业比赛「JUMPSTARTER 2022」正开放申请,早前我们请来多位投资者、各行业专家及创业者举办网上分享会,探讨如何借香港拓展全球业务、未来的行业机会以及扩充业务的心得等。讲者们均认为亚洲正成为环球经济活动的重心,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汇聚中外资金,具有无可比拟的融资优势。不少初创亦看重香港作为产品试炼场及国际市场跳板的角色,再加上「粤港澳大湾区」带来更多机遇,我从大家的分享中亦能感受到对业务发展的信心。

亚洲成世界经济活动重心 港续任融资大本营

「我们必须承认,愈来愈多经济活动正在亚洲的白天时间发生。我年轻时会习惯地认为只有纽约敲钟才是交易日的开始,但现在打开美国的早间电视节目,他们问的第一个问题是亚洲昨晚发生了什么事,一个交易日开始的象征已转移到这里来了。」香港交易所创新及数据实验室主管裴璐加(Lukas Petrikas )有感而发。香港融贯东西,聚集中外投资者,他说:「若你正在筹资并有将业务扩充至全球的雄心,同时希望股东能够反映中外客户基础,那么你找不到很多地方像香港一样,有如此多元化的投资者。」

过去不少内地企业将香港作为募资的大本营,但较集中于后期,例如Pre-IPO(上市前)融资。致力投资初创的慧科资本联合创始人邱达根(Duncan)指,近年政府推出措施及配对资金,令一些支持初创早期A轮到C轮融资的私募基金亦落户香港,相信随着大湾区发展,会吸引更多早期投资基金进驻香港,形成更蓬勃的早期私募市场。

香港成初创国际跳板 投资人指优势明显

内地风险投资公司真格基金投资副总裁秦天一认为,香港独特的金融、法律以及关税上的地位,对内地企业走向国际及开展跨境业务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

「香港人从小接触国际文化,沟通没有障碍,特别是在产品设计上更接近国际市场。又如在面向企业(B2B)的服务方面,深圳公司主要面向国内,而香港公司则可为国内和国际企业服务,我认为是个很明显的优势。」他亦观察到,愈来愈多从中国走向世界的消费电子类硬件公司的团队,都由香港一些大学实验室核心的博士生、研究生或教授所组成。

有金融科技初创还提到,香港的合规及风险控制方面受国际认可,在香港获得牌照后得到多个国际公司接洽合作,在港设立业务是通向国际市场的有利跳板。另外,香港汇集全球资本,若初创业务面向国际,在港融资能提升资本市场的认可度,亦可利用这里国际化人才的优势,与国际伙伴在港试行合作,为海外扩张做充分准备。

「可持续发展」、「医疗保健」领域看俏

在研讨会中,我们也向与会人士了解他们未来看好的领域,「可持续发展」、「金融科技」、「艺术科技」、「医疗保健」成为关键词。

「ESG(Environmental环境、Social社会及 Governance管治)」近年成为热门词汇,今届JUMPSARTER亦新增「可持续发展」类别。从事纺织服装制造的溢达集团则早在十多年前就在这方面下功夫,追踪每件成衣生产时的用水量,至今已比2005年减少六成以上,力求减少耗能及污染。首席运营官童成指,成为一间可持续发展的公司有助吸引人才及客户,年轻人认可公司在这方面有所作为,乐意加入,客户则表示与溢达合作能「睡得安心」,无需担心产品问题。阿里巴巴香港创业者基金也希望透过鼓励更多初创关注「可持续发展」的科技,为各行各业带来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科技发展亦带动一些新行业融合,例如5G科技就令艺术创作有了新的动能。和记电讯香港执行董事及行政总裁古星辉说,推出5G以来衍生许多场景,包括艺术科技的应用。该公司旗下电讯公司3HK扮演中间人角色,为艺术相关的场景提供网络或基础设施支援,让艺术家进行实时或互动性的创作,助科技与艺术融合。

港集B2C、B2B及股票市场 「组合优势」促金融科技发展

在裴璐加眼中,香港还是金融科技的乐园。 「这里有三样东西的完美结合。一是金融科技的大型 B2C 市场,群众精通财务,愿意接受新事物。数码保险、手机银行、电子支付的渗透率高,是 B2C 创意的绝佳试验场。其次,这里有活跃的 B2B 市场,中国的贸易金融、供应链金融、贸易结算、资金流很大一部分均流经香港的金融机构。第三,香港的股票市场是全球最有深度、最活跃的市场之一,处理着大量跨境交易以及香港本地交易。这三样东西放在一个非常小的物理空间,我认为这是世界上其他金融中心不具备的组合优势。」

海量数据加速医疗创新 mRNA助打破药物开发瓶颈

另外,过去几年产生的海量数据正加速医疗保健领域技术的创新。英国保诚集团亚洲董事总经理陈思佳认为,如今大众对虚拟保健的接受程度提升,例如电话或线上咨询日趋普遍,数码健康、数码治疗和物联网设备、可生成数字标记的可穿戴设备等都是备受关注的领域。

生物科技公司Sanomics(善觅)行政总裁施明耀提到,生物科技的开发其实不缺资金、技术或人才,以往困难在于没有机会让病人尝试新科技。但新冠疫情出现后,大众开始理解临床试验的重要性,亦更愿意去尝试,这样有助缩短生物科技公司将科技商品化的时间。他又认为,因新冠疫苗而更为大众认识的mRNA(信使核糖核酸——可教会细胞如何生成触发体内免疫应答的蛋白质)将打破药物开发的瓶颈。与以往药物在身体外制造再用于人体不同,mRNA使身体成为一个工厂,在身体里制造药物,去抵抗外来的病毒或细菌,「我相信mRNA在癌症或其他复杂领域如神经元疾病治疗上会有很大发展,并会吸引各种横向型或纵向型的公司参与新药物开发,惠及更多病人。」

业务模式本地化

市场扩张是初创的必修功课,不少初创还带着走向世界的愿景。保险科技公司OneDegree从香港出发,获得虚拟保险牌照,并在国内收购了一个全国性的保险经纪人牌照,后在欧洲及东南亚推出B2B保险业务,为大保险公司提供转型的解决方案。共同创办人郭彦麟建议可从小规模市场开始,形成市场对产品的认受性,再向外扩充;到了新市场应聆听当地消费者声音,相应调整产品。

大湾生物主席兼联合创始人梁国龙就提醒,扩张需大量投资,若盲目激进地扩张,将消耗大量现金,若不「烧钱」,又恐落后于同侪,应在扩充速度和投入之间取得平衡点。经营无人餐车产品的未来机器人(VisionNav Robotics)国际营销副总裁董闻强调,初创「出海」要考虑本地化的问题,包括产品、人员、交互体系等,并需符合当地法律法规要求。

我期待见到更多初创借助香港的优势,带着布局全球的思维,把握行业趋势,解锁增长机会。

作者_周骆美琪(Cindy)简介:

周骆美琪(Cindy)自2015年起担任阿里巴巴香港创业者基金执行董事。自2007年加入阿里巴巴集团,Cindy曾担任阿里巴巴国际高级财务董事,主要负责集团财务管理和企业规划。阿里巴巴香港创业者基金创立不同项目,致力帮助香港的创业家和青年人于充满活力的城市中实践他们的梦想。通过这个栏目Cindy希望与大家分享不同的创业故事及经验,也为创业者带来小贴士,帮助他们了解初创市场的最新形势。

阅读更多 | iMone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