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EF SparkUp

Local start-up unlocks growth opportunities by leveraging on Hong Kong’s advantage for further global expansion

November 9, 2021 | Tips & Trend | 3 min
Share :


This content is only available in Chinese

阿里巴巴香港創業者基金主辦的環球創業比賽「JUMPSTARTER 2022」正開放申請,早前我們請來多位投資者、各行業專家及創業者舉辦網上分享會,探討如何藉香港拓展全球業務、未來的行業機會以及擴充業務的心得等。講者們均認為亞洲正成為環球經濟活動的重心,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匯聚中外資金,具有無可比擬的融資優勢。不少初創亦看重香港作為產品試煉場及國際市場跳板的角色,再加上「粵港澳大灣區」帶來更多機遇,我從大家的分享中亦能感受到對業務發展的信心。

亞洲成世界經濟活動重心 港續任融資大本營

「我們必須承認,愈來愈多經濟活動正在亞洲的白天時間發生。我年輕時會習慣地認為只有紐約敲鐘才是交易日的開始,但現在打開美國的早間電視節目,他們問的第一個問題是亞洲昨晚發生了甚麼事,一個交易日開始的象征已轉移到這裡來了。」香港交易所創新及數據實驗室主管裴璐加(Lukas Petrikas )有感而發。香港融貫東西,聚集中外投資者,他說:「若你正在籌資並有將業務擴充至全球的雄心,同時希望股東能夠反映中外客戶基礎,那麼你找不到很多地方像香港一樣,有如此多元化的投資者。」

過去不少內地企業將香港作為募資的大本營,但較集中於後期,例如Pre-IPO(上市前)融資。致力投資初創的慧科資本聯合創始人邱達根(Duncan)指,近年政府推出措施及配對資金,令一些支持初創早期A輪到C輪融資的私募基金亦落戶香港,相信隨著大灣區發展,會吸引更多早期投資基金進駐香港,形成更蓬勃的早期私募市場。

香港成初創國際跳板 投資人指優勢明顯

內地風險投資公司真格基金投資副總裁秦天一認為,香港獨特的金融、法律以及關稅上的地位,對內地企業走向國際及開展跨境業務起到重要的指導作用。

「香港人從小接觸國際文化,溝通沒有障礙,特別是在產品設計上更接近國際市場。又如在面向企業(B2B)的服務方面,深圳公司主要面向國內,而香港公司則可為國內和國際企業服務,我認為是個很明顯的優勢。」他亦觀察到,愈來愈多從中國走向世界的消費電子類硬件公司的團隊,都由香港一些大學實驗室核心的博士生、研究生或教授所組成。

有金融科技初創還提到,香港的合規及風險控制方面受國際認可,在香港獲得牌照後得到多個國際公司接洽合作,在港設立業務是通向國際市場的有利跳板。另外,香港匯集全球資本,若初創業務面向國際,在港融資能提升資本市場的認可度,亦可利用這裡國際化人才的優勢,與國際夥伴在港試行合作,為海外擴張做充分準備。

「可持續發展」、「醫療保健」領域看俏

在研討會中,我們也向與會人士了解他們未來看好的領域,「可持續發展」、「金融科技」、「藝術科技」、「醫療保健」成為關鍵詞。

「ESG(Environmental環境、Social社會及 Governance管治)」近年成為熱門詞彙,今屆JUMPSARTER亦新增「可持續發展」類別。從事紡織服裝製造的溢達集團則早在十多年前就在這方面下功夫,追蹤每件成衣生產時的用水量,至今已比2005年減少六成以上,力求減少耗能及污染。首席運營官童成指,成為一間可持續發展的公司有助吸引人才及客戶,年輕人認可公司在這方面有所作為,樂意加入,客戶則表示與溢達合作能「睡得安心」,無需擔心產品問題。阿里巴巴香港創業者基金也希望透過鼓勵更多初創關注「可持續發展」的科技,為各行各業帶來切實可行的解決方案。

科技發展亦帶動一些新行業融合,例如5G科技就令藝術創作有了新的動能。和記電訊香港執行董事及行政總裁古星輝說,推出5G以來衍生許多場景,包括藝術科技的應用。該公司旗下電訊公司3HK扮演中間人角色,為藝術相關的場景提供網絡或基礎設施支援,讓藝術家進行實時或互動性的創作,助科技與藝術融合。

港集B2C、B2B及股票市場 「組合優勢」促金融科技發展

在裴璐加眼中,香港還是金融科技的樂園。「這裡有三樣東西的完美結合。一是金融科技的大型 B2C 市場,群眾精通財務,願意接受新事物。數碼保險、手機銀行、電子支付的滲透率高,是 B2C 創意的絕佳試驗場。其次,這裡有活躍的 B2B 市場,中國的貿易金融、供應鏈金融、貿易結算、資金流很大一部分均流經香港的金融機構。第三,香港的股票市場是全球最有深度、最活躍的市場之一,處理著大量跨境交易以及香港本地交易。這三樣東西放在一個非常小的物理空間,我認為這是世界上其他金融中心不具備的組合優勢。」

海量數據加速醫療創新 mRNA助打破藥物開發瓶頸

另外,過去幾年產生的海量數據正加速醫療保健領域技術的創新。英國保誠集團亞洲董事總經理陳思佳認為,如今大眾對虛擬保健的接受程度提升,例如電話或線上諮詢日趨普遍,數碼健康、數碼治療和物聯網設備、可生成數字標記的可穿戴設備等都是備受關注的領域。

生物科技公司Sanomics(善覓)行政總裁施明耀提到,生物科技的開發其實不缺資金、技術或人才,以往困難在於沒有機會讓病人嘗試新科技。但新冠疫情出現後,大眾開始理解臨床試驗的重要性,亦更願意去嘗試,這樣有助縮短生物科技公司將科技商品化的時間。他又認為,因新冠疫苗而更為大眾認識的mRNA(信使核糖核酸——可教會細胞如何生成觸發體內免疫應答的蛋白質)將打破藥物開發的瓶頸。與以往藥物在身體外製造再用於人體不同,mRNA使身體成為一個工廠,在身體裡製造藥物,去抵抗外來的病毒或細菌,「我相信mRNA在癌症或其他複雜領域如神經元疾病治療上會有很大發展,並會吸引各種橫向型或縱向型的公司參與新藥物開發,惠及更多病人。」

業務模式本地化

市場擴張是初創的必修功課,不少初創還帶著走向世界的願景。保險科技公司OneDegree從香港出發,獲得虛擬保險牌照,並在國內收購了一個全國性的保險經紀人牌照,後在歐洲及東南亞推出B2B保險業務,為大保險公司提供轉型的解決方案。共同創辦人郭彥麟建議可從小規模市場開始,形成市場對產品的認受性,再向外擴充;到了新市場應聆聽當地消費者聲音,相應調整產品。

大灣生物主席兼聯合創始人梁國龍就提醒,擴張需大量投資,若盲目激進地擴張,將消耗大量現金,若不「燒錢」,又恐落後於同儕,應在擴充速度和投入之間取得平衡點。經營無人餐車產品的未來機器人(VisionNav Robotics)國際營銷副總裁董聞強調,初創「出海」要考慮本地化的問題,包括產品、人員、交互體系等,並需符合當地法律法規要求。

我期待見到更多初創藉助香港的優勢,帶著佈局全球的思維,把握行業趨勢,解鎖增長機會。

作者_周駱美琪(Cindy)簡介:

周駱美琪(Cindy)自2015年起擔任阿里巴巴香港創業者基金執行董事。自2007年加入阿里巴巴集團,Cindy曾擔任阿里巴巴國際高級財務董事,主要負責集團財務管理和企業規劃。阿里巴巴香港創業者基金創立不同項目,致力幫助香港的創業家和青年人於充滿活力的城市中實踐他們的夢想。通過這個欄目Cindy希望與大家分享不同的創業故事及經驗,也為創業者帶來小貼士,幫助他們了解初創市場的最新形勢。

Read More | iMone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