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EF SparkUp

Local AI start-up addresses industry painpoints to bring innovation to garment manufacturers

January 31, 2022 | Meet The Founder
Share :
This content is only available in Chinese

在全球初創的創新推動下,人工智能(AI)科技早已不再是一個buzzword(流行語),各行業都正在利用AI提升業務運作。上一期我談到運用AI分析KOL的宣傳效果,助力企業營銷,今期我想分享另一間香港AI初創如何幫助傳統製造業更新換代。

曾效力跨國企業多年的李秋明(Peter)於2018年與幾位「老友」合夥創辦Quikec,英文讀音 QUIK為「Quick」、 EC為「Easy」; it's quick, it's easy ,意指更快更容易。其主打專利產品「QuikMeasure」電子尺,可準確量度服飾產品尺碼,並可透過其拍攝功能及AI技術,實時與雲端數據庫作對比,識別有問題產品,品質檢測數據可即時上載至雲端數據庫,從而幫廠商大幅提升品質檢測效率。公司成立不久便得到晶苑國際集團等本地紡織業龍頭青睞,達成合作。

「兄弟班」創業 廿年經驗謀創新

Peter自小隨父母移民英國,大學畢業後繼續深造,獲得飛機工程碩士學位,曾任職國際科企Oracle,二十多年前回流香港。當年IT業開始成為熱門行業,他沒有走上飛機工程之路,而是選擇從事編程相關工作。

他和團隊中幾位成員都有多年跨國企業的工作經驗,笑言屬「兄弟班」,「我與負責技術的合夥人Ted(胡文亮)於不同公司共事超過25年,與CTO(首席技術官)Evan(週國汝)亦共事了16年。」他們感到在大公司較難推動創新,於是決定自起爐灶創業。 「因著政府、科學園、數碼港對初創的支持,我們希望可以把廿多年的經驗用於創新,幹一番事業。」

Peter將Quikec的業務定位為B2B(企業對企業),將電子尺供應給各個服裝品牌,並透過「hub-and-spoke (中心輻射)」的模式進一步接觸為服裝品牌供貨的廠商,從而拓展客源,以月費模式收費。

疫情下助廠商提升IT 另覓收入渠道

憑著團隊多年的行業關係,Quikec起步順利,惟不久就遇上中美貿易戰,緊接便是新冠疫情。 Peter坦言疫情是最大挑戰,因無法前往內地開拓業務,原本計劃到工廠較多的孟加拉和柬埔寨拓展,現在亦只能暫時擱置。幸運的是,一些現有的香港廠商客戶趁疫情期間想改善內部IT系統,Quikec把握了機會,開始以單個項目的形式與客戶合作,令收入得以維持。

雖然疫情對業務拓展造成影響,但Quikec研發的步伐沒有停滯。因內地人工成本相對較低,該公司於珠海設研發部門。 Peter看好AI科技的發展前景,指AI可幫助解決不同行業的痛點,並正在與內地大學合作研究各種算法的實際應用。該公司最初主要將AI運用於服裝品質控制,例如其「AI-360」技術可全方位分解服裝樣版的各個部分,如衣領等,透過算法分析大量廠商客戶的檢驗數據,能有效預警生產時需注意的細節事項,「我們利用人工智能,大約只需8秒時間便可完整分析出生產上的質量風險問題。」

近年該公司又將AI應用擴展到成本核算,「有見這類工廠需在短時間內發出大量報價單予客戶,我們擴大AI的應用。只要其客戶詢價時提供樣版,我們便可根據其產品分類及用料,運用數據庫分析預算所需的生產時間,目標2秒內完成報價單。」

研發不停 逆市中開發新技術

去年年底Quikec還與具規模的企業達成合作,正研究將一項用於辨認服裝布料的圖像辨識及轉化技術延伸,從而應用於辨認細菌。 Peter指,該企業在發售產品前需因應政府的食物安全標準,提交報告,其內部實驗室會利用顯微鏡將細菌放大至40多倍,確認細菌品種,「我提議為其進行POC(proof of concept概念性驗證,驗證概念是否可行),現正以單個項目形式合作研發。」

目前 Quikec已涉足電子產品、玩具、食品等行業,「不少製造商經營著大額生意,但仍在使用落後的IT系統,例如以excel或人手操作。疫情下,則要求大家能remote(遙距)、real-time(實時)記錄生產情況,做好檢驗,提升效率,做到互聯互通。」他有感近年大型企業日趨意識到科技的重要性,不少已設立創新部門。他亦讚賞阿里巴巴香港創業者基金與科學園合作的AI初創培育項目AI Lab,撮合初創與企業的業務配對,推動創新,並指官方機構所舉辦的創業比賽,亦有助初創吸引客戶和投資者。

為香港創科出力 機會眷顧有準備的人

Peter期望Quikec能成為知名的國際品牌,同時為香港科技創新領域的發展出一分力,而不只有金融、地產作為支柱。這亦與阿里巴巴香港創業者基金的理念不謀而合,我們冀提供資金及網絡的支持,幫助所有初創踏出第一步,亦令下一代可透過參與科技創新,獲得向上游的機會。

像Peter這般具有豐富行業經驗的企業家,對初創生態圈的發展是十分重要,亦可為年輕創業者提供借鑒及指導。當然,香港的初創生態要保持活力,需要每一個持份者的貢獻,包括政府及商界。我們從Quikec的例子也可以看出,科技的商業化應用需要天時地利的配合,疫情打擊各行各業,但機會亦眷顧有準備的人。 Quikec積極應變,在逆市中憑著經年累月的研發實力,開拓出可行的業務路線,同時助製造業提升業務流程。而對於需時研發打磨技術、尚未見即時成效的初創,我們希望公營部門能加大力度支持,靜待成果。